宝顺轮的沉浮:宁波保险业的萌芽 |
发布时间:2018-03-29 |
|
|
|
文/苏哲
        位于浙江宁波三江口的庆安会馆,立有一块石碑,是清人董沛所作的《宝顺轮始末》碑记。碑记详尽地介绍了购买宝顺轮的原因、经过和宝顺轮的最终结果。
       在清咸丰皇帝统治时期,由于黄河溃决,海盗抢劫商船频繁。在木帆船护航无效的形势下,“1854年,宁波慈溪人费纶鋕、盛植琯、镇海人李容,倡于众议购夷船为平盗计…”,“ 鄞县杨坊,慈溪张斯臧,镇海俞斌,久客海上,与详之习,逐向粤东夷商购贸大轮船一艘,定价银七万饼,名曰宝顺,设庆成局,推鄞县卢以瑛主之,慈溪张斯桂督船勇,镇海贝锦泉司炮舵。一船七十九人。陈牒督抚,咨会海疆”。这艘向英国宝顺洋行购买,被命名为“宝顺号”的蒸汽机动铁壳轮船,在1855年配备武装运行以后,担负起了“为商船护航,保护海运之安宁”的责任。该船驶进北洋南洋对海盗进行了清扫,共击沉盗船六十八艘,击毙盗者二千余人,平定了北洋南洋,由此声名大振。此后,宝顺轮为洋人雇佣对付太平军,但因一次搁浅,导致杭州城被太平军攻破,突然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直到30年后,它才重新出现。已然老朽的它,已经没有了当年辉煌。它被装满了石块等候在镇海海防口,作为封堵法国舰队入侵的沉船沉入航道,那是它留给历史的最后一瞥。这艘来自海洋的船又一次地回归海洋,永远地沉睡在了那烟波浩淼之下。宝顺轮的购置标志着宁波港作为古代单纯木帆船港时代的结束和轮船港新时代的开始,是宁波港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宝顺轮”的故事也说明宁波的航海文化历史悠久,这也是今天宁波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历史基础。由于购置宝顺轮所耗费用,按年运量在船政收入中抽成,官商各负其半,以期共保航海安全,此种做法符合保险原理,被称为“宁波民族保险业的萌芽”。
 
|
|
|
|
|